長期以來一直居住在大台北地區,這個區域屬於台北盆地。大多數的人都患有過敏的症狀,平均三人之中就有一個過敏患者,尤其以鼻子過敏最多!當然囉~我也不例外,我也有過敏性鼻炎的症狀!接連這幾天的空氣品質低落,空氣中懸浮粒子濃度增加,害得我過敏性鼻炎又發作了!搞得我直打噴嚏,鼻水共共流~看了今天的新聞,終於又上了一課了!究竟,「何謂霧、霾、靄呢?」昨天是【霾害】,今天就轉變為【靄害】!該如何區分呢?
分享給大家我所看到專家的解釋:
根據資料來源:環保署監資處、中央氣象局當空氣中的水氣和灰塵、污染物顆粒結合後,依其相對濕度的高低而產生霧、靄和霾,影響能見度。
「霧」的相對濕度最高,達百分之百,能見度一千公尺以下;「濃霧」能見度兩百公尺以下;「靄」為細微之吸濕性小水滴,懸浮於空氣中,水平能見度在一千公尺以上者。至於霾的相對濕度則在七十%以下。
昨天西半部地區如中部、南部能見度雖不佳,但仍能達到一千公尺以上,因此稱不上「霧」而稱為「靄」。
聯合新聞網報導:
台灣西半部昨天多處霧、靄交替出現,天空灰濛濛一片,加上懸浮微粒增加,民眾誤以為是不是沙塵暴又來了。
環保署指出,昨天從北到南空氣品質全數達到不良等級,加上天氣穩定,擴散不良,使得天空灰濛濛。在非沙塵暴的日子,西半部地區產生這麼高濃度的懸浮微粒,非常少見。
中央氣象局僅表示昨天是霧與靄交替出現,表示霧或靄是同一種天氣現象,昨天清晨西半部有霧,太陽出來後地面氣溫回升,霧稍微散去,轉為「靄」的現象。
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林能暉說,靄是單純的大氣現象,靄是輕霧,但不像霧的濕度達百分之百,也不會有霧滴,在春、冬季輻射冷卻效應明顯、且空氣不太流動時會出現,但通常感覺不太明顯。昨天到底是霧、靄或霾,要看到數據後才能確定。
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說,本周六立委選舉投票當天,天氣相當溫暖。大陸冷氣團會從十三日起開始南下,民眾會感到變冷。
【2008/01/10 資料、圖片來源:聯合報、自由時報】
提醒同樣有過敏性鼻炎的朋友們,外出還是在上口罩吧!免得病情更加惡化喔~
麥客迷俱樂部 MacFansClub / 鑫事報你知與我的數位生活 / 阿鑫的TaipeiWalker / PAPO在地生活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